出國勞務公司科普之荷蘭社會文化環境 |
來源: 點擊數:1474次 更新時間:2019-10-30 10:23:43 |
一、民族 荷蘭總人口中,近大半為荷蘭族,還有土耳其、印尼、蘇里南少數族裔,華人是第四大少數族裔。 隨著華人在荷蘭經濟地位的不斷提高,其社會地位也日漸提高。一方面,華人組織的各種社會文化活動廣受關注和歡迎;另一方面,華人也更加融入荷蘭當地社會。各種華人社團組織不僅增進了華人與當地人的交流與融合,也為華人爭取合法權益作出了積極努力。2004年9月,荷政府正式批準成立了“荷蘭華人參議機構”,使荷蘭華人群體正式成為“荷蘭少數民族議會”的第八個成員。該機構成立后,組織了一系列促進華人參政議政的活動,大大增強了在荷華人的社會影響力。 二、語言 荷蘭官方語言為荷蘭語。荷蘭的弗里斯蘭省通行弗里斯蘭語。 三、宗教 荷蘭憲法規定宗教信仰自由。對荷蘭社會影響最大的是羅馬天主教和荷蘭新教。 四、習俗
荷蘭人時間觀念強,講究準時。在荷蘭開展商務活動,宜穿西裝,會談需提前預約。如果荷蘭人邀請你到他家坐坐,大多只請你喝幾杯酒,然后出去上飯館吃飯。赴約時別忘了給主人帶一束鮮花。在荷蘭,中餐館之多居歐洲之首。荷蘭人習慣吃西餐,但對中餐也感興趣;每逢節假日,很多荷蘭人喜歡到中餐館品嘗中國的菜肴。 荷蘭被譽為“鮮花之國”,其中最多且最著名的花卉為郁金香。郁金香是荷蘭的象征,因此被譽為“國花”。荷蘭人以愛花和擅長種花聞名遐爾,素有“歐洲花園”的美譽。荷蘭是個缺山少林的國家,所以荷蘭人通常對山、林有特殊的感受。多少世紀以來,他們一直有養花植樹種草的習慣,幾乎家家戶戶都要在住房前后種些花草,點綴環境。中國人講究盆景,而荷蘭人都喜愛“窗景”,他們往往在窗臺上窗口上,擺設或懸掛各種奇花異草,并與兩旁的垂簾相映成趣,自成一景。荷蘭人一般都比較講究房屋清潔、整齊,習慣在每天早晨將住房打掃收拾干凈。每年6、7、8月為荷蘭人休假季節。荷蘭緯度高,夏天晚上10點仍然明亮。 五、科教和醫療 【科技】荷蘭科研水平在世界上排名第12位,迄今已有十幾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發達國家中,荷蘭是唯一與中國簽訂科技戰略聯盟協定并在科研領域開展長期平等合作的國家。 【教育】荷蘭的教育在嚴格法律框架下運行,各類教育都有完備法律保證和監督。國家實行12年義務教育制,兒童滿5歲必須進入全日制學校學習,直至年滿16歲為止。學生在滿16歲畢業后兩年內,每周必須至少在學校上課一至兩天。孩子父母、監護人或照料其生活者有義務保證他們就學。各地市政府教育主管部門負責監督義務教育的實施。 六、工會及其他非政府組織 【工會組織】荷蘭是一個有工會傳統的國家。世界三大國際性工會組織之一的世界勞工聯合會(簡稱“世界勞聯”)于1920年在荷蘭海牙成立,目前總部設在比利時布魯塞爾。在長期經濟社會發展中,調整勞資關系的主角并不是工會組織,而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關系模式:以完備法律法規作為調整勞資關系的依據,以政府勞動行政部門和經濟和社會理事會對勞動關系協調為指導,以勞資關系雙方自主協商為主要方式,以行業級企業級集體協議和個人勞動合同為基本手段,以第三人調解、調停和法院處理勞動爭議為保障,共同組成勞資關系調整體系。因此,荷蘭工會組織較為溫和,趨向為多數人的意見服務。近幾年來,有記錄顯示荷蘭在歐盟國家中的罷工天數最少。 七、主要媒體 【新聞出版】荷蘭報刊發行始于1618年。現共有日報近90種(其中全國性日報8種),綜合性和專業性期刊約4,000種。主要報刊有:《電訊報》、《人民報》、《新鹿特丹商報》、《箴言報》、《忠誠報》、《財經報》等日報和《埃爾什維爾周刊》、《HP時代》《自由荷蘭》、《綠色阿姆斯特丹人》等周刊。 【廣播電視】荷蘭通訊社為半官方新聞機構,全國有5個全國廣播電臺、10個地區廣播電臺和150個地方廣播電臺。電視廣播覆蓋率100%,其中76%的家庭可接收有線電視。全國有35個廣播電視組織,由荷蘭廣播電視協會根據各組織會員人數分配廣播電視播放時間,其中8大廣播電視組織在3套半官方全國性電視節目中擁有絕大部分播放時間。近年來,商業電視臺發展較快。 八、社會治安 荷蘭沒有反政府武裝組織,2016年沒有發生過恐怖襲擊事件,亦未發生過針對中國企業或公民的恐怖襲擊及綁架事件。當地居民可以合法持有槍支,但必須擁有持槍許可。
九、節假日 荷蘭實行的是每周五天工作制,周六和周日是公休日。
|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
上一篇:出國勞務這些小知識不得不知 下一篇:中美貿易戰對國內勞務輸出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