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 |
來源: 點擊數:1038次 更新時間:2023-03-16 15:24:58 |
驚蟄時節,萬物始榮,中國經濟企穩回升的積極因素也在不斷匯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堅定信心,鉚足干勁,推動“中國號”巨輪在高質量發展的航程上破浪前行。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基點。在本期“兩會連線”中,三位代表委員結合履職經歷,圍繞如何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展開討論。 采取真招實策、強化創新引領,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記者:實現國民經濟良性循環,應當從哪些方面發力? 鄒磊:我想結合中國大唐在暢通國內大循環中的探索談一談。作為一家能源央企,近年來,我們堅持以提供和保障優質能源供給為目標,以提升產業鏈現代化水平為重點,加快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其中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持續優化產業結構布局,協調發展六種產業,堅持以電為中心,多元布局煤炭煤化工、金融、環保、商貿物流、新興產業;做強做優六種電力,大力發展風電光伏,優化發展煤電,積極發展水電,適度發展氣電,合作發展核電,2021年以來電源累計核準4093萬千瓦,其中新能源占比達到85%,在供給側實現“風光水火氫”一體化發展,在消費側實現“源網荷儲用”統籌協調。同時,持續健全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形成以“兩級研發、兩院支撐、四項機制”為核心的創新體系,加快布局西藏扎拉水電站、寧夏中衛大規模壓縮空氣儲能工程、托電多能耦合大基地送出攻關項目等一批科技創新項目,不斷突破制約高質量能源供給的瓶頸。 王昌林:要找準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的關鍵點。首先是要把增加有效供給和釋放消費潛力結合起來,解決需求潛力巨大但有效需求不足、一般產品服務供給過剩但有效供給不足這兩個突出問題。實際上,教育、醫療、養老、托育等民生領域兼具巨大消費潛力和投資潛力,可以通過探索建立新型投融資體制機制,推動其潛力得到充分釋放。其次是要加速推動傳統產業向中高端邁進,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壯大新興產業,比如在關鍵裝備、基礎材料、綠色低碳等領域,要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最后是要加大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補短板力度,優化收入分配格局,通過強化對中低收入群體的社會保障力度,擴大消費需求。總而言之,就是要采取一些真招實策,推動我國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動態平衡,增強國內大循環內生動力和可靠性。 蔡金釵:今年兩會,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民營經濟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給民營企業和企業家吃了“定心丸”。盼盼的總部就在泉州晉江,多年來始終將“晉江經驗”作為指路明燈,堅持以市場為導向,心無旁騖、實實在在做實業。在此過程中,我們更加認識到創新的重要性——只有創新之火永不熄滅,企業才能保持恒久的活力,實現質的提升。 就拿泉州來說,起初,這里的食品工業基礎比較薄弱,多以跟風模仿為主。近年來,各家食品企業堅定不移走農產品精深加工之路,進行數字化改造,加大研發投入,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推動整個產業鏈轉型升級,泉州一躍成為全國三大食品工業生產基地之一。盼盼也加快創新步伐,平均每年研發出50多款新產品,創造效益近億元。廣大經營主體要順應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潮流,通過持續不斷的創新,更好融入、服務新發展格局。 把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擺在突出位置,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 記者: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支撐,如何才能更好發揮我們的優勢? 王昌林:進入新發展階段,構建新發展格局面臨新的形勢。從內部看,14億多人口、超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超大規模市場是我國最大的優勢所在,需要加快培育新的投資增長點和消費增長點,推動循環動力的順利接續和轉換;從外部看,目前世界經濟動能不足,我國出口和外資增長面臨較大壓力,必須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穩住外貿企業,增強對外資的吸引力。 在這種情況下,應當把擴大內需、加快培育完整內需體系作為最緊迫的任務、擺在最突出的位置。經濟增長是供給和需求相互作用的過程,總需求不足尤其是消費需求下降是當前經濟運行面臨的突出矛盾,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著力恢復消費場景、引導消費預期、增強消費能力,才能防止出現經濟增速下降、產能過剩等情況,更好化解風險矛盾。無論是去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是今年的全國兩會,都對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進行了重點部署,更加體現了擴大內需是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增強國內大循環主體地位的重要基礎。 鄒磊:形成強大國內市場,還需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在能源領域,我認為要做到“兩穩兩突破”,即穩定能源供應,穩定能源價格;突破新能源不穩定瓶頸,突破全球能源供給局限。一方面,在電氣化水平迅猛提升的今天,沒有能源的量價雙穩,就沒有其他產業鏈的穩定。要依靠科技創新、降本增效、新能源開發等,積極消納一次能源價格的巨大波動,以可靠的供應和平穩的電價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另一方面,要加快新型能源體系建設,推進以大型風光電基地為基礎、以其周邊清潔高效先進節能的煤電為支撐、以穩定安全可靠的特高壓輸變電線路為載體的新能源供給消納體系。此外,還要探索與周邊國家的能源合作,推動供給互聯互通,提高能源供應安全系數。 堅持穩字當頭,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 記者: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是關起門來搞封閉運行,怎樣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蔡金釵:既要加大優質供給,也要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大力布局電商等新渠道。這幾年,我們借助國際影響力強的體育賽事,不斷向全球輸出品牌力量,去年年初向北京冬奧會提供了3000多萬包食品,受到國內外運動健兒、志愿者、工作人員的喜愛,有的外國運動員專門發布短視頻為中國休閑食品點贊,還有的把盼盼食品當作禮物帶回國內;去年底的卡塔爾世界杯上,阿根廷國家隊一舉奪冠,作為其合作伙伴,盼盼再次成為全球焦點,“中國制造”贏得廣泛贊譽。如今,我們的產品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外貿訂單上漲29%,今年預計還將增長50%左右。 王昌林:提升國際循環質量和水平,要堅持穩字當頭,穩住我們的外資、外貿。我認為可以在中西部地區探索建立先進制造業特區,配合特殊政策、措施,進一步穩定制造業的比重。與此同時,要把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強大支撐,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利用好超大規模市場、龐大人力資源的優勢,增強對先進技術、人才、資金等國際高端要素的吸引力,穩步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強化同跨國公司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聯系,主動融入國際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體系。 綜合來看,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只要以既定目標為戰略指引,守正創新辦好自己的事情,就能有效應對國際環境變化的不確定性,牢牢把握發展和安全主動權。 |
【刷新頁面】【加入收藏】【打印此文】 【關閉窗口】 |
上一篇:什么是境外勞務輸出? 下一篇:疫情下出國勞務的困難有哪幾方面 |